家长指南

Parents' Guide

您现在的位置: 波胆平台 > 家长指南 > 家长学校
家庭是心理教育的主课堂 | 守望成长系列文摘之十四

时间:2020-08-27    浏览:

转自:教育文摘周报   慕如雪


编者按

 
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刻的,持久的,也是最有力量的。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,都能为孩子提供最良好的成长环境,用温情滋养成长,让生命向美向上。

 

心理问题,根在家庭。

 

家长应该怎么做?

 

第一,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。家长应该多学些心理学知识。比如,孩子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,但没有优劣之分。性格内向的孩子善于思考,将来做技术性工作有优势,为什么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呢?如果有的家长想把性格内向的孩子改造成性格外向的孩子,肯定是徒劳的。成功学上有一个理念,应该让优势更优,让弱势停留在安全范围之内,即不更弱,这样人更容易成功。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在哪里,糊里糊涂地把孩子的优势忽略掉,一门心思地跟别的孩子比较,强化自己孩子的弱势,岂不是白费力气。

 

第二,尊重孩子,以平等的姿态开展家庭教育。许多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,家庭教育太难无从下手,其实这些家长最大的困扰是孩子不听话,他们总是只带着嘴巴说孩子,很少带耳朵和眼睛听孩子、看孩子。这种居高临下的家庭教育,一定会遭到孩子的反抗。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,多倾听孩子的心声,就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,沟通渠道畅通,家庭教育才算走上正确的轨道。

 

第三,花时间陪伴孩子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父母的支持和陪伴很重要,因为孩子会碰到很多很多困难,需要人生向导。孩子需要家长什么样的支持?很简单,就是无条件的爱,包括经济支持、心理支持等。家长们都知道,幼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,但很少有家长知道,中学生也需要父母的陪伴,因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,时刻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,否则他们就会征求同样不成熟的同伴的意见,或者上网求助。

 

现实中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孩子、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缺少家庭关爱。明明家长都爱孩子,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,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。

 

 

 

 

案例,一个10岁男孩。问:“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,你感受到了吗?”答:“他们对我太好了,可是他们给我的爱都不是我想要的。”从这句话可以看到两点:第一,家长爱孩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。比如,家长花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,花费精力接送孩子,风雨无阻,这些都是爱,但如果孩子不喜欢上这些兴趣班,会感谢家长吗?当然不会。第二,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爱,但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,不管家长付出了多少,孩子都觉得不够好,甚至很糟糕。这就是缺爱孩子的心理秘密。

 

 

 

 

爱子有方,事半功倍

 

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盒子,里面装着爱、积极、自信,也有可能是焦虑、恐惧、愤怒。重要的是,这个盒子里的情绪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,或者说正向情绪更多还是负向情绪更多。这个盒子就是支持我们去面对一切的基础,当这个盒子里的情绪是正向的,我们拥有的力量就很强大。同理,一个孩子越觉得自己被爱,教育他就越容易。

 

第一,身体接触。一个研究告诉我们,家长通常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与孩子发生身体接触,比如帮孩子穿衣服、脱衣服,带孩子上车或者抱孩子上床睡觉,等等。一旦孩子有了自理能力,家长与孩子发生身体接触的机会就会随之减少。那么,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是否还需要父母的接触呢?真相是,孩子一直都非常渴望像幼时那样获得家长的爱抚。另一项心理学研究证明,常常与人握手、拥抱或者亲吻的孩子,比那些长期被抛在一边没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健全的情感生活。

 

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成长、智商成长和情商成长三部分,缺一不可。家长想让孩子拥有较高的情商,与其花钱去上情商训练课程,不如每天单纯为了爱而爱抚孩子、拥抱孩子、与孩子手拉手散步,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,并且让孩子学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。

 

第二,肯定的言词。所谓肯定的言词,就是多向孩子表达夸奖和赞美。这方面,赏识教育早已深入人心。

 

第三,精心时刻。“精心时刻”在这里是一个专业术语,指的是全心陪伴。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,孩子经常突然提一些小要求,比如“妈妈我们一起玩游戏吧”“爸爸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吧”“妈妈陪我看这个动画片吧”。其实,孩子不是想让家长帮他做什么,而是要求家长全身心地陪伴他一段时间,重点在“全身心”上,即精心。

 

第四,接受礼物。接受礼物开心是人之常情,孩子如此,成年人也如此。但是,这里要提一点,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礼物成为一个扭曲的形式。经常看到两类父母:一类是特别忙碌,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很多,即使自己很累,仍为不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而内疚,这时候就会买很多的礼物给孩子,名义上是补偿孩子,其实是缓解自己的内疚感;另一类父母非常爱孩子,不停地给孩子买礼物,控制不住,礼物把孩子的房间都堆满了还不住手。家长们要知道,礼物太多就失去意义了,孩子都已经有免疫力了。

 

给孩子送礼物有以下两个标准:第一,打开礼物之前,孩子特别注意礼物的细节,比如礼物有没有彩纸包装,上面的蝴蝶结漂亮不漂亮,等等。第二,打开礼物时很兴奋,打开包装时嘴里不时发出“啊”“喔”“太高兴了”“太谢谢了”等词语。接下来,孩子会为礼物安个家,在他的房间里专门腾出一个地方来摆这个礼物,有机会就向朋友展示,与朋友分享。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孩子会把礼物拿给你看,告诉你他是多么喜欢这个礼物。如果孩子这样做,那么这个礼物就送对了。

 

第五,服务的行动。所谓“服务的行动”,就是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事情,要领是只帮助孩子做那些他不能做到的事情。比如,给一个六岁的孩子喂饭就不算服务的行动,因为他自己会吃饭。同理,家长帮助四岁的孩子叠被子属于服务的行动,当孩子八岁了,家长还帮他叠被子就不叫服务的行动,而叫溺爱。

 

通过以上五种方式,家长都可以向孩子表达爱。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形掌握好分寸,根据孩子的年龄有所侧重,有所取舍。孩子也有感悟能力,只要家长发自内心地、无条件地爱孩子,孩子一定会感觉得到,并迅速回应家长。

 

(全文见《波胆平台》2016年第10期)


文章来源 | 《波胆网站》2017年第10期